2022年10月11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连续第11年组织编写、发布和出版的资产托管行业专业报告。《报告》由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常委单位中国光大银行担任课题组长,11家成员单位集体研讨、多轮修订、共同撰写。
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旨在破解中小企业市场主体的融资难题、拓宽融资渠道。业内专家表示,《指导意见》聚焦以动产和权利为主的企业资产结构实际和以不动产为主的银行担保融资现状之间的错配矛盾,指导银行机构出台多项举措优化动产和权利融资业务,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促进企业融资增量扩面。
我国普惠金融迈出了高质量发展新步伐。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指标分析报告(2021年)》显示,支付服务的村级行政区覆盖率正在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国助农取款服务点已达81.1万个,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主体的基础支付服务的村级行政区覆盖率已达99.6%,较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
近年来,作为简单透明、交易便捷的投资工具之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 以下简称ETF)为广大投资者参与权益市场投资提供了低门槛、低成本的优质标的,产品规模也实现稳步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股票型ETF规模于今年9月份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继多个城市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后,一线热点城市也陆续跟进,目前北京地区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5年以上利率已降至3.1%。
近期,一些房贷客户表示,自己在提前还房贷的过程中遇到了种种障碍——不是银行系统升级暂时无法操作,就是提前还贷要收取费用,抑或被告知“提前还款要排队”。尽管以上情况属于个例,但也值得我们深思。
为更好发挥消费金融的作用,一要完善征信、精准定位,夯实消费金融发展基础;二要融合科技、拓宽业务,实现消费金融普惠服务;三要重视安全、加强监管,推动消费金融规范发展。
当前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市场预期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能够继续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对市场主体来说,要理解汇率不可预测,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不断增强已是市场常态;理性面对汇率涨跌,审慎安排资产负债的货币结构,及时通过套期保值等方式管理汇率风险。
中国银保监会近日披露了上半年银行业减费让利的相关数据。据统计,21家主要银行为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减免服务费用1375亿元,同比增长9.5%。21家主要银行重新梳理和评估服务项目及价格标准,平均取消计费服务项目14项,平均下调计费服务价格16项,平均向其他各类市场主体实施减免优惠46项。
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稳步提升,投融资货币功能进一步深化,储备货币功能不断上升,计价货币功能逐步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人民币国际化各项指标总体向好。202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实体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银行联合各有关部门,充分凝聚金融机构和社会各界力量,深入巩固普惠金融发展成果,积极推动我国普惠金融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政策支持、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对缴费者按每年12000元的限额予以税前扣除,投资收益暂不征税,领取收入实际税负由7.5%降为3%。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迎来税收政策利好。无论是每年12000元的税前扣除,还是投资收益暂不征税,以及领取收入时税负大幅下降,都将激励更多居民参加个人养老金,扩大第三支柱覆盖面,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